早前市場已有傳聞,黃酒的價格將進一步提升,而且漲幅不會小。正值年末,在國內的諸多白酒品牌“漲聲一片”中,黃酒果然開始動作。
12月13日,古越龍山發布公告稱:自2012年1月1日起將上調普通瓶裝酒主導產品清醇低度系列。3年陳、5年陳、6年陳全系列,8年陳、10年陳主銷產品的出廠價,提價幅度平均約為5——14%。而這次提價,也是古越龍山在今年內第二次提價。在今年3月份,古越龍山就針對50年陳、30年陳產品價格進行了上調,提價幅度分別約為42%和36%。
繼以古越龍山為代表的會稽山、塔牌等浙派黃酒各大品牌相繼漲價后,閩派黃酒也不甘落后,宏盛酒業旗下的多款青紅牌高端紅曲酒首先動作,于近幾年來首次提價,漲幅為10%~20%。而閩派黃酒中的其它品牌也都在蠢蠢欲動,醞釀漲價。記者觀察發現,漲價的黃酒中年份越陳的產品漲價幅度越大。
此次黃酒漲價潮中涉及到的公司大都將原材料價格上升作為產品提價的理由對外宣布,但是事實上現今正值新糯米大量上市。作為黃酒釀造的主要原料,12月以來糯米的價格已經創出兩年來新低。由此可見,因為原材料漲價而不得不提高產品價格,不過是廠家的借口罷了。他們“抱團”漲價的真正目的,是在效仿白酒實行提價、執行品牌擴張的戰略,期望走出一條高端黃酒之路。
“一分價錢一分貨”是人所熟知的一條消費信條,也是造成“好貨不便宜”這種消費認識的基本原因。與白酒相比,黃酒同樣有著深厚悠遠的歷史文化,但只作為中國“三大古酒”之一,它在全國酒類行業的總產量只有5%。一直以來,黃酒市場的競爭也不是存在于同行業之間,而是與白酒、葡萄酒、啤酒等爭搶市場。黃酒有著比較明確的地域劃分,流行區域只是在相對固定的幾個省份。在這樣一種消費前提下,漲價是否真的能讓黃酒的消費者接受?長期以來,黃酒一直被看為低檔酒,這種認知在消費者之中已經形成,在短時期內很難改變。黃酒學白酒漲價擴展打造高端品牌,只怕需要長期奮戰,無法在短期內看到結果。
縱觀我國的酒市場,白酒一直以來都是沖在最前面。今年歲末的白酒市場一改茅臺、五糧液等領導漲價趨勢的狀況,領頭漲價的都是中端白酒品牌。另外近兩年強勢竄起的紅酒也遍地開花,以著“跳躍”的速度漲價,限價令形同虛設。記得,2010年年尾酒類產品“撒酒瘋”般的提價幅度曾引發萬眾聲討。酒企掌握不好漲價的節奏,處理不好品牌增值、成本分攤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也許會在短期內收到一些效益,嘗到一點甜頭,但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卻是弊大于利。價格不是不可以漲,隨著酒業品牌升級和物價水平、成本的提高,酒類產品的價格上升也無可厚非,是趨勢所在。但本就身價高昂的高端酒繼續漲價,會令更多的消費者望而卻步。對于構成市場主消費群體的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來說,他們的目光更多的是停留在中低端酒產品上。二、三線的品牌跟風漲價,等于是自動放棄這塊最大的消費市場。
品牌和價格,其實就像是一個天平的兩端。品質高、價格低,吃虧的是酒企;價格高,品質低,消費者又不會買賬。如何掌握好這個天平的平衡,是酒企要做的第一件事。因此,如何掌握好年關這個銷售的黃金旺季,就需要企業來用心衡量市場形勢,制定最有效的營銷策略,即便是漲價,也一定要讓消費者感覺多掏出的那些錢買到了對等的增值服務,物有所值。
黃酒緊追白酒,卷起歲末漲價潮
發布時間:2015-09-03 13:16:37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