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水行業普遍高增長的背景下,黃酒消費開始升溫??膳c紹興黃酒相比,被稱為“黃酒北宗”的即墨老酒卻明顯落在了后面,只有“汗顏”的份兒,沒有“叫板”的勁。
面對名不副實的現狀,“黃酒北宗”的大旗如何才能舞起來?業內人士分析,這需要即墨老酒企業在行業整合、市場開拓等方面發力。
年增40%怎么還是“小巫”
“最近3年,即墨黃酒產業步入了快速發展車道。”3月7日,即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劉志超介紹,2009年以來,即墨市黃酒產業擺脫了以往的沉寂狀態,主要生產經營指標連續保持了40%左右的增長速度。
即墨市黃酒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即墨市黃酒生產企業完成產量27345.3噸、同比增長18.24%,實現銷售收入27415.73萬元、同比增長17.19%,實現利潤4313.57萬元、同比增長33.99%。
“這主要得益于‘大氣候’。”即墨妙府老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冰泉分析,在整個酒水行業,特別是白酒高成長的背景下,黃酒消費也開始上漲行情,整個行業的增速達到了25%以上。此外,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也使黃酒的認知度得到提高,并獲得了一些投資者的關注。
和紹興黃酒不同,即墨老酒以黍米為原料、采用糗糜法工藝,素有“南有紹興花雕,北有即墨老酒”之稱。
“自己和自己比,有發展了;但在全國看來,發展還是慢了。”即墨黃酒廠董事陳振鐸表示,現在全國黃酒的年產量達到280多萬噸,其中紹興黃酒是絕對主力。即墨一年接近3萬噸的產量雖然排在江北第一位,但與紹興黃酒相比,無疑是“小巫見大巫”。
內耗拖了做強的“腿”
陳振鐸分析,即墨老酒落后于紹興黃酒,與黃酒消費的地域性有很大關系??傮w來說,北方人喜喝白酒;南方人有喝黃酒的傳統,江浙滬地區也因此成為我國最大的黃酒生產地和消費區。
盡管有此客觀因素,但不能否認的是,即墨老酒在品牌整合、市場開拓以及資本意識等方面的不足,也是造成即墨老酒和紹興黃酒差距巨大的原因,而這正是事關即墨老酒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
在品牌使用上的差別,被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是即墨老酒落后于紹興黃酒的一大原因。一家即墨黃酒企業負責人介紹,“紹興黃酒”的商標所有權歸屬于紹興市政府,由政府授予符合條件的生產企業使用,合力做大市場;“即墨老酒”則被即墨黃酒廠進行了“四字連注”,即墨黃酒廠以外的生產企業均不得使用這一商標,此前,即墨老酒生產企業之間經常因為商標權使用而發生紛爭,經常訴至法院。
“紹興黃酒做大做強的另一關鍵,是有了資本市場的推動。”王冰泉介紹,目前,浙江古越龍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最大的黃酒上市公司,旗下擁有古越龍山、女兒紅兩大強勢黃酒品牌,通過資源整合,提價營銷,古越龍山獲得了高速增長。
2011年1—9月,古越龍山實現營業收入9.17億元,凈利潤1.27億元——這兩個數字,就已經是即墨整個黃酒產業當年全年的數倍。
行業整合已經展開
在行業升溫的背景下,面對落后局面,即墨黃酒企業已經開始在產能整合、市場開拓等方面發力。
“2010年,我們就收購了即墨第二黃酒廠。”陳振鐸介紹,整合之后,即墨黃酒廠的年產量增長30%以上。但這還是不能滿足企業對產能的需求,即墨黃酒廠現已啟動了整體搬遷工作,搬遷完成后,可以形成年產老酒8萬噸、銷售額10億元、利稅2.5億元的規模。啟動產能擴容的不止即墨黃酒廠一家,即墨妙府老酒有限公司也在實施擴建工作,新廠達產后可新增產量2萬噸/年。
為了更好地整合行業資源,做大做強黃酒產業,即墨市政府制定了《關于加快老酒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出全力推進以即墨老酒和妙府老酒為主的一線品牌和即寶、齊魯、封缸、九盛等二線品牌齊頭并進,逐步形成產業結構合理、梯次發展的良好態勢。同時,學習紹興市黃酒行業協會成立的即墨市黃酒行業協會,也在20多家當地黃酒企業之間起到了“橋梁”作用。
同時,即墨黃酒企業也在鞏固青島市場的基礎上,開始重點拓展濟南、煙臺、威海等省內地區以及東北、河南等個別省外市場,力圖突破地域限制。在市場開發的同時,即墨黃酒企業也搭上了古越龍山、上海金楓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等行業龍頭帶動的漲價行情。目前,即墨黃酒廠、即墨妙府老酒有限公司的產品線已經開始往高端走,主力產品提升到七八十元至300元之間的價位,個別產品已經超過千元。
另外,陳振鐸透露:“已經有了上市打算。”
“黃酒北宗”整合產能開拓市場,欲舞大旗
發布時間:2015-09-03 13:16:37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