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中國黃酒協會沈秘書長、黃酒學會毛會長、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作為中國黃酒界的一員,出席“2012首屆中國干黃發展高峰論壇”,備感榮幸,我今天講的主題是:科學傳承凝練了中國黃酒的價值,集成創新推動了中國黃酒的發展。
在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長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的前列,黃酒也是一樣,有著它無與倫比的光輝篇章。而這光輝篇章,正是來自于它的釀造過程。一般人都會覺得,釀制黃酒,不過是把米蒸熟,放入壇子里發酵就行了,其實不然。傳統黃酒,之所以會讓那么多人沉迷于此,正是因為它的獨特釀造方式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性、技術性、復雜性:
過篩——浸米——放漿撈米——蒸煮——落作——開粑——收作——前發酵——后發酵——榨酒——煎酒——封泥——收酒在這13道過程中,每一步都要做得如此到位,做錯一步,哪怕是一點,也會影響到成品的味道,就像下棋時的“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從釀造時間上說,黃酒也有著非常獨特的傳統。一般來說,每年的農歷七月制酒藥,九月制麥曲,十月制酒釀,大雪前后開始釀酒,到翌年立春結束。長達80多天的發酵時間也被認為是黃酒不同于其他發酵酒的特色所在。
再如傳統黃酒的工藝流程也十分講究,其中俗稱“開耙”的技藝更是一絕。為了掌握和控制發酵過程中各種成分適時適量的形成,必須適時“開耙”,即攪拌冷卻、調節溫度、補充氧氣,這是整個釀酒工藝中較難掌握的一項關鍵性技術,必須由釀酒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把關,這對酒的最終質量至關重要。
正如我前面所講,傳統黃酒的釀造是一門綜合性的發酵工程科學和工藝技術,涉及多種學科知識。先人們憑借無數次的實踐——總結——再實踐,把經驗轉化為技能和技巧,于是形成了傳承至今的一套嫻熟完善的黃酒釀造工藝。遵循科學,繼承中國黃酒的科學精華是我國黃酒產業持續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黃酒獨特質量的保證,使人們喝黃酒不僅可喝到醇香,還能喝出千古一脈的工藝,喝出歷久彌新的質量。
黃酒的春天已經到來了,這是參加2012年成都糖酒會眾多廠商、學者的共識。然而作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的“中國黃酒”,在世界酒林中仍是一個弱小的群體。據統計,中國黃酒目前產能約300萬噸,僅占中國飲料酒的4.5%,同進,黃酒市場產品的同質化競爭很嚴重。
要耕耘黃酒的春天,這就需要充分發揮釀酒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改變經驗性管理和經驗型工藝技術指導生產的現狀,致力于推動釀酒工業食品安全技術創新與成果利用,采用現代科學技術的集成創新,是推動中國黃酒實現產業技術升級的關鍵。
許多推動黃酒技術進步的重大創新,不但投入大,而且光靠企業的技術力量難以完成,必須通過產學研結合來實施。尤其是涉及到行業共性技術的攻關,由于資金投入大,必須聯合多家企業參與。對新設備、新裝備的攻關,還要依靠與設備生產商合作完成。因此,這種創新必須自上而下地推動,即依賴企業或行業管理者的支持。此外,新技術、新裝備的應用以及創新載體的建設,也依賴企業管理者的推動。黃酒為傳統產業,思想上偏于保守,至今仍有不少人認為只有傳統工藝才能生產優質黃酒,有些黃酒企業甚至標榜自己的產品“壇壇手工釀”,缺乏一種積極向上、敢于創新的文化,這是一種狹隘的思想,是阻礙黃酒發展的思想。
我認為:不斷探索產學研合作的新模式,建立中國黃酒創新研究的系統是產業持續發展的保障。
我們也欣喜地看到,在業界共識推動之下,一批新型釀酒工藝開始涌現。比如,作為國家火炬計劃推廣項目和湖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勝景山河自主研發的“四酶二曲一酵母”生物酶釀造黃酒的方法及“熱凝冷濾”技術,就首開國內生物酶釀造黃酒之先河,該企業還擁有配套生物功能性多肽黃酒生產的核心技術。
特別是該企業通過多年潛心研究,研發獨特的生物釀造多肽干黃工藝,實現從技術上通過控制葡萄糖、多糖和低聚糖三者比例,這是中國黃酒的干型化發展的最大突破!這是科學傳承與集成創新的最佳體現。干黃,科學傳承元紅酒的精髓;集成創新了多肽多酶多菌種生物技術。
一切才剛剛開始。對于方興未艾的中國黃酒行業來說,必將迎來新一輪的大發展,中國黃酒的偉大復興也必將實現!
謝謝大家!
勝景干黃 黃酒行業的科學傳承及創新
發布時間:2015-09-03 13:16:37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