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正值品嘗大閘蟹的黃金時段,溫和養生的黃酒與性涼的大閘蟹形成 “絕配”,迎來了一年中的消費高峰。記者昨天從上海酒類流通行業協會獲悉,今年上海黃酒市場的增長率在10%左右,黃酒消費高檔化、年輕化、禮品化成為市場新趨勢。
作為長三角地區黃酒消費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上海市場每年要消費30億元的黃酒,上海酒類流通行業協會秘書長瞿一鳴表示,黃酒消費正呈現“兩頭走”的態勢,普通工薪階層大多選擇20元左右的黃酒,而一些原本喝白酒的市民出于價格上漲及養生的考慮,轉向陳年高檔黃酒。
記者在超市看到,蘇浙滬生產的黃酒幾乎壟斷整個貨架,售價從幾元到兩三百元不等。其中,10元到30元的黃酒幾乎占到八成。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中低價位的黃酒銷量最大,但高檔黃酒的銷量近期也有大幅提升。“這種二十年陳的黃酒賣得很好,售價200多元,不少人都買來送禮。 ”正在選購的馬先生表示,現在正是喝黃酒吃大閘蟹的時候,送兩瓶黃酒特別應景。
某黃酒企業近期推出一款售價三千多元的50年陳黃酒,成為業內身價最高的酒品之一。其市場部副經理葉先生表示:“黃酒高端化已經成為行業新趨勢,我們推出的二十年陳、三十年陳產品,售價都在400元到900元之間。消費者已經接受了高檔白酒,高檔黃酒應該也有其市場。 ”
黃酒消費群體的年輕化是行業走向高端的動力。業內人士表示,十年前只有50歲以上的人才會喝黃酒,但現在主力消費群體的年齡層次已經降低至35歲到55歲,這部分人的消費能力更強,為黃酒行業的高端發展打下基礎,但長期以來的黃酒低價位讓高端化道路并不好走。
“黃酒高端化發展其實受到了一些雜牌黃酒的拖累,一方面他們生產大量品質較差的低價酒,把黃酒當作料酒來做,另一方面有些小企業生產的所謂‘十年陳’只賣十幾元一瓶,而品牌酒基本在200元以上,定價擾亂市場。所以黃酒要走高端路不容易。”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有關部門能夠制定更為細化的產品標準,規范市場,洗牌后的黃酒行業或將發展更快。
來源:新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