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酒”已經成為一個高價的幸福標簽,標注酒齡越大,價格也就越高。不止白酒、葡萄酒有年份酒,黃酒也早早就搭上了這班“瘋狂列車”。今年2月,浙江省嘉興市就發生了這樣瘋狂的一幕。從浙江省質監局了解到,該局曾查處過一批有500多箱的黃酒案件,每箱40包,經該局檢驗,這500多箱“黃酒”完全就是水和焦糖的勾兌物。
按酒廠送達的《產品質量檢測結果告知書》,這批黃酒的酒精含量應當為7%~8%,但檢測結果卻是零。虛漲“年齡”幾乎是很多小黃酒廠的通病,被查處的這家黃酒廠的負責人對質檢人員表示,如果不標得“老一點”,就會比別人賣得差一些。按照他的說法,五年陳的黃酒出廠價3元多,十年陳的賣五六元。而在終端市場,以某品牌五年陳的黃酒為例,市場價將近20元,而十年陳的售價,則可以達到百元。
中國釀酒工業協會黃酒分會秘書長沈振昌表示,這是部分企業通常的做法,除了造假,還可以聲稱陳年黃酒是由年份陳酒勾兌出來的。
“根據黃酒產品的相關標準,黃酒酒齡是以加權平均的方法來計算的。在勾兌的黃酒中,至少要有50%的酒達到產品所標注的酒齡。”國家級評酒師、古越龍山質量技術中心主任鄒慧君對記者表示,比如一瓶五年陳的酒,應由50%的五年陳、20%的八年陳和30%的三年陳基酒勾兌而成,“五年陳的平均酒齡就要達到五年,十年陳的平均酒齡要達到十年。”
對此,紹興黃酒集團董事長傅建偉表示,這種濫竽充數的現象,在整個黃酒市場上大約占到了十分之一。也有不少企業號稱是買了“原酒”來勾兌,事實上,市場上公開的原酒交易從2008年才開始,當年,古越龍山推出原酒交易,全年銷售額達到1.2億元。“因為受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的原酒交易非常清淡,而且進行原酒交易的都是以投資客為主。”一位業內人士透露。
2007年,黃酒市場五年陳和十年陳的黃酒分別是3萬元/噸和10萬元/噸。記者從中國黃酒交易網查到,現在的價格已經上揚到3.16萬元/噸和13.6萬元/噸。“九成以上都是投資客在買這些原酒,很少有小企業來購買。”沈振昌透露,即使有勾兌,比例也未必會符合行業標準。
“對行業來說,現有的技術檢測不出來黃酒的年份,現在只是針對某一瓶酒檢測而言,沒有這么大的人力物力來對整個行業形成一種有效的約束。”沈振昌表示。